抗战时期六大汉奸都是什么下场?1938年9月27日汪精卫同日本谈判
抗战时期六大汉奸都是什么下场?1938年9月27日汪精卫代表梅思平与日本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,日方谎称“不要领土、不要赔款,两年内撤军”,汪精卫听闻非常高兴。
抗战时期六大汉奸都是什么下场?1938年9月27日汪精卫代表梅思平与日本首相近卫的代表松本重治在香港谈判,日方谎称“不要领土、不要赔款,两年内撤军”,汪精卫听闻非常高兴。
这是周恩来主持的重庆《新华日报》,1945年8月23日版一篇文章《文化汉奸名录》中说的。
孙中山生前对胡汉民有极高的评价:“胡汉民先生为人,兄弟知之最深,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、八年,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,不独广东难得其人,即他省亦所罕见也。迹其平生之大力量、大才干,不独可胜都督之任,即位以总统,亦绰绰有余”。
不少文章绘声绘色地描述:建国前夕,两位革命前辈念及旧情,为曾投身革命的陈璧君恳请宽大,毛主席同意只要她写认罪声明便可出狱,可陈璧君拒不认罪,最终病死狱中。
这个照片曾经在网络上面火了很长时间,据谣传,这个照片的意思是说,在45年的时候,上海的穷苦大众在吃大闸蟹充饥。
偌大的东北、整个朝鲜半岛,再加上日本本土,这足以让日本摆脱一名岛国命运,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陆国家,发展前景已经无限光明。
瘦得只剩一把骨头,手腕上的青筋暴着,手里却死死攥着张泛黄的纸——五年前宋庆龄和何香凝联名写来的信,钢笔尖划的裂痕从“认罪”二字一直扯到页脚。
1938年,那个初夏的上海闷得人喘不过气。高宗武悄悄背起行囊,坐上去东京的船,没有留下一丝波澜。外人要是看见,大抵会摇头:战火正烧得疯,怎么还有人往日本送上门“谈和平”?其实,这事背后猫腻可多了,不单是个人冒险,而是关系着江浙一带绅商财阀的死活。他们的生意眼见
1955年,上海已经褪去了硝烟气息,可一些旧事总是会在角落里翻出来。有一天,潘汉年把自己藏了十多年的秘密说了出来——他曾在1943年,被76号的李士群硬生生带去南京,和汪精卫见了一面。消息刚到陈毅手里,人还没回过神,文件已经传到了毛主席案头。毛主席那天据说脸色
世人总爱将“小人”与“无才”绑定,以为只有胸无点墨之辈才会钻营苟且。可现实早该让人清醒:小人从非“无才”的代名词。古往今来,不少小人偏偏长于算计、精于钻营,握有远超常人的真本事。只是这份“才”从非济世良药,反倒像淬毒的利刃,不仅可以搅得朝堂动荡、企业倾覆,甚至
不知从何时起,竟然有人想为汪精卫翻案,说他是“曲线救国”,实在是无聊的且有坏心思的辩解。汪精卫是汉奸,不是某一个人说的,而是历史铸定的,是由他本人的行为铸定的,铁证如山。一个同日本鬼子合作的人,一个软骨头的人,一个民族的败类!
事实上,石平太郎之所以受到中方这样的惩戒,完全是因其自身劣迹斑斑,长期以来,他不断炮制大量攻击、抹黑中国的言论,恶意挑动两国间的对立情绪,甚至还鼓吹各种极端主张,严重侵蚀了中日关系得以健康发展的根基。
有些人的命运,像一根拉紧的钢丝,一生都在风口浪尖上悬着。潘汉年,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人物。你说这人,做了那么多年党的高级特工,大小风浪都闯过,可到头来,满身铜臭的罪名——“内奸”,却在老了以后从天而降。1982年,终于有个说法,中央把他的“罪名”全都还给
汪精卫和胡汉民两人原来相交甚深。他们都是广东人,1904年一同留学日本,次年参加同盟会。作为《民报》的主要撰稿人,在此后的20年中,他们成为孙中山的左膀右臂。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蒋介石并没有进入孙中山的视野。
假如今后我们的国家再次被外敌入侵而爆发抗战,还会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那样出现众多汉奸吗?一定会有,而且不会少!这是许多底层老百姓悲观的回答。这样的回答犹如一把寒气逼人的解剖刀,无情地划开了和平时期华丽的外衣,暴露出深处令人心悸的残酷真相。它不是危言耸听的呓语,而